启动碳排放市场,使“排放有成本,减排有收益”
国家方面控制碳排放除了行政命令外,还有经济刺激手段,即启动碳税和市场刺激。2020年12月生态环境部命令19号“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发布,陕西综合碳减排标准,试点行业:先以电力行业试点,随后冶金、有色,陕西综合碳减排标准、建材、石油、化工等八大高能耗行业全覆盖;试点地区:北京、上海、天津、深圳、重庆、湖北、广东、福建;交易规模:按总排碳量100亿t/a的30%,约30亿t/a。第1年试运行下来,到2021年底,陕西综合碳减排标准,碳交易市场累计成交4.45亿t,交易额104亿元;高价格时可达53元/tCO2(欧盟碳市场价已达52欧元/t);试点地区GDP增长1%引起的CO2排放与非试点地区相比减少了1.9%。 工业减碳 发展增绿(美丽中国·降碳减排在行动)!陕西综合碳减排标准
碳普惠制,即在政策的影响和带动下,对个人或企业带动下的群体的低碳行为(行动)场景进行记录,并将行为与碳减排量挂钩进行奖励,激发或引导其践行绿色低碳行为的正向引导激励机制。碳普惠的基本逻辑就是围绕公众衣、食、住、用、行、游等绿色生活场景,收集居民低碳行为数据,建立科学的方法或者标准对行为选择所避免的排放量进行量化、核算,并记录、登记到个人碳账本中,再通过市场化手段,在相关权益奖励平台上换取优惠产品(券)等多元权益,进而激发全社会积极行动、共建共享,建立新经济模式、新生活方式,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浙江品质碳减排发展早期CCER市场供需失衡的问题主要在于有效需求的不足。
公平公正原则是碳普惠机制的重要基础,不同的绿色行为需要不同的量化核算方法学,这对方法学提出了更高要求。在目前没有现成的相关部门认可的方法学的情况下,采用团体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形式。2022年初,中华环保联合会发布较早团体标准《公民绿色低碳行为温室气体减排量化导则》,提出了行为减排计算的原则和量化导则,并提出40多个具体的减排行为,如共享出行、临期食品、塑料包装替代材料、餐饮行业减少食物浪费等,并不断在增加。企业方面,如阿里巴巴集团制定企业标准,先行内部统一各种场景。在计算上,场景可能与企业端、消费端都有交集。若产品的减排量来自产品本身的设计,如低碳产品,通过在使用阶段减少的碳排放量平摊到个人每天的账户。而对于消费者选择带来的避免排放,确定基准线和替代场景,以及是否会带来其他额外的排放量,如不需要餐具,就是餐具本身的排放量,而对于小份菜,减排来自减少的餐食的浪费部分,都会带来餐盒和配送的额外排放。并非所有的数字化场景都有减排量,仍然需要进行更多的实际数据调研和分析,形成科学的减排计算方法。
CCER的供应量从2017年公示的项目类型来看,可再生能源类总量占比比较高。目前,CCER方法学中减排额外性论证要求确认项目的基准情景难以商业化或获得足够的投资收益,从而借助销售CCER实现商业可行性。这一点与进入平价上网时代的可再生能源相背离,前期依靠补贴的时代结束也意味着其存在自给的收益。因此,风电、光伏在内的可再生能源项目是否获签存在着较大的不确定性。如果可再生能源项目仍然按照之前的标准给予准入的话,体量增多将会对价格形成抑制,控排企业博弈CCER将会明显提高市场活跃度。据天津排放权交易所数据显示,如果按照2000小时测算,风电和光伏开发成CCER的年减排量在4亿吨左右,届时预计CCER价格将大概率下降到碳价的30%-50%左右。不过此类项目总量占比较高,如果简单排除在外的话又有可能造成直接的供应短缺,变相增加项目价值。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必须减少,从而缓解人类的气候危机。
数字化技术助推中小企业减碳科技创新是企业绿色转型实现突破的关键支撑。今年8月份,科技部等部门联合印发的《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2022—2030年)》提出,要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先进技术带领的节能减碳技术综合解决方案,并开展一批典型低碳技术应用示范,同时加快完善绿色低碳科技企业孵化服务体系,培育一批低碳科技前列企业。“中小企业乃至全行业的绿色转型,不仅需要大量产业低碳技术的突破和应用,也需要大量提升效能的管理技术的突破和应用,而现在是两化融合的时代,数字技术在促进这些技术的突破和应用方面正好可以发挥重要作用。”赵卫东表示,中小企业现阶段不太容易实现和应用大规模的技术创新,恰恰是具有精确性、系统性、实时性的数字化手段,能够大幅度提升企业的能源和物料使用效率,减少生产过程的碳排放,为中小企业的减排带来实际增量,而且可以进一步带动全产业链的生产和碳排放优化,实现真正的绿色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发展。 随着消费端碳排放的重要性不断凸显, 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 消费端减排不容忽视。陕西综合碳减排标准
中国的碳减排,会与全球一样,发展零碳电力。陕西综合碳减排标准
工信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有关负责人介绍,2019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其中工业占比超过60%。可以说,工业能否率先碳达峰是2030年达峰目标实现的关键。近年来,我国工业在保持快速发展势头的同时,碳排放强度也在持续下降。2020年12月发布的《新时代的中国能源发展》白皮书显示,2019年,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超过了2020年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40%—45%的目标,扭转了二氧化碳排放快速增长的局面。以钢铁行业为例,“‘十三五’期间,我国钢铁行业碳排放总量年均增长不足1%,部分重点企业的碳排放强度已达国际先进水平。”中国社科院生态文明研究所气候变化经济学研究室副主任禹湘认为,随着粗钢需求量的饱和,钢铁行业有望在“十四五”期间提前实现碳达峰。另一方面,工业减碳尽管成绩明显,但任务依旧十分艰巨。“必须清醒认识到,当前我国工业结构偏重、绿色技术创新能力不强、优端绿色产品供给不充分、区域工业绿色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依然存在。”在工信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有关负责人看来,“十四五”期间,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节点,实施工业低碳行动和绿色制造工程势在必行。 陕西综合碳减排标准
捷亦碳(上海)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10-19,位于上海市宝山区沪太路6395号12层A区1588室,公司自成立以来通过规范化运营和高质量服务,赢得了客户及社会的一致认可和好评。公司主要产品有碳核算和认证,碳减排节能技术,ESG服务等,公司工程技术人员、行政管理人员、产品制造及售后服务人员均有多年行业经验。并与上下游企业保持密切的合作关系。捷亦碳致力于开拓国内市场,与机械及行业设备行业内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伙伴关系,公司以产品质量及良好的售后服务,获得客户及业内的一致好评。捷亦碳(上海)科技有限公司通过多年的深耕细作,企业已通过机械及行业设备质量体系认证,确保公司各类产品以高技术、高性能、高精密度服务于广大客户。欢迎各界朋友莅临参观、 指导和业务洽谈。
文章来源地址: http://nengyuan.m.chanpin818.com/jnsb/qtjnsb/deta_18430840.html
免责声明: 本页面所展现的信息及其他相关推荐信息,均来源于其对应的用户,本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 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核实后进行删除,本网站对此声明具有最终解释权。